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建筑对于乡村的带动性作用越来越大。整洁漂亮的乡村往往能带来更多的关注度,吸引更多的游客,甚至放大当地产业的宣传。今天特别分享一组在乡村范围内比较成功的改造设计案例,一起看看吧!
01
油坊坪村
油坊坪村地处秦岭北麓,村落地处山区,每年盛夏时节,在此聚集了大量周边市县前来避暑的人群,常日却鲜有问津。
新建亭廊,为村民唠嗑的旧习提供更为舒适的空间。另外,保留部分原场地的记忆,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可能性。
02
徽派古村-奇峰村史馆
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的奇峰村,位于牯牛降风景区的山腰。白墙黑瓦的农宅依山而建,奇峰村便逐渐隐退至山间竹林里。
项目位于中国东南内陆的丘陵山地,独特的文化与地理条件,孕育了项目所在“陈家铺”的崖居聚落形态。
改造项目的起点,是村民礼堂旧址,其在整个聚落中已经是体量庞大的公共中心之一,是村落中大半个世纪之前建造的新建筑,一个11X18米见方的二层高空间,将改造成为村里的图书馆。
少量的玻璃、阳光板这些纯净透明半透的材料,作为传统木结构的背景存在,空间的划分组织依然附着并强化了原有传统材料的形式秩序。
04 油茶工坊-浙江松阳
横樟村位于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。村庄历史悠久,文物古迹保存较多,村口闲置的油茶工坊位于路边下沉场地,面临山涧溪流,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。
工坊采用传统木结构和夯土墙建造,内有一个水碓子和两套木质的榨油机。这座传统油茶制作的工坊已荒废多年。
项目保留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,空间向外扩张在侧面形成厨房和产品包装空间,室外的休闲凉亭提供了面向山涧的观景平台。
05 计家墩-村民中心改造
设计任务是位于村口的村委大楼的改造和加建,让它成为未来“村民”的公共活动空间。
入口处通过院墙的开口与铺装的边线界定出既属于院内,同时属于院外的空间。这样一个是廊,是门,是桥,又是窗的构筑容纳了坐、窥、行等几组行为,为两个院子之间的连通提供了不同方式。
通过结构改造和加固,把旧建筑一层的梁和楼板锯掉,让旧建筑呈现出最大的空间潜力,成为村子公共空间的一部分,身在大厅之中,像是同时在建筑内外。
06 威海市-浅山古村
王家疃村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,村庄形态狭长,周边自然生态完好,农业景观资源丰富,村庄聚落原始结构完整,保留有大量的毛石砌筑的传统民居。
王家疃村现状已具备一定的旅游基础,作为里口山区域“美丽乡村”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“拾贰间美学堂”是一个老建筑改造项目,原建筑是典型的胶东民居形制,建筑背身毗邻一崖壁,且与崖壁之间形成三角形空地。
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,自古以来一个完整的生命受自身、家庭、社会、自然、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和谐。
07 成都-川西林盘
“天府新兴·和盛田园东方”是一次基于田园场景中的新田园主义哲学的空间实验。川西林盘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乡村人居聚落,现在,这里既有原住民,新住民,还会有常常想要造访的人。
和盛书院中间是一个类似四合院一样四面围合的院落,设计师通过改造将它变成一个中心讲堂。
08 田坊三变-嘉兴喜悦公社
这是一处占地2000方的农业玻璃大棚,多年失修,急待改造。嘉兴的喜悦公社注定不是一场实验建筑的即兴表演,而是针对中国农村脚踏实地的现代空间升级范例。
所以本案设计的“第一变”,在于将简陋的农作物大棚“变身”为现代农业的加工和体验场所,是为“食集”。
建筑顶部天窗设有活动遮阳系统,白天可为活动场地遮阳隔热,冬季增加日照,起到保温作用。在嘉兴喜悦公社的“艺集”设计中,打开未来的钥匙并非造景。
09 三河村-村民活动中心
该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,是“关中”村落的典型代表,也是陕西人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之一。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,同时加强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
包含了众多空间,旨在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,满足农村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。
这里面包含三个重要方面:第一,场所精神与乡土环境的再认识;第二,传统空间与现代乡村生活的再定义;第三,乡村地域材料的建构表达与当代呈现。